为深入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林丹华教授领衔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课题“聚焦‘五育并举’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带领6所京内外学校历经一年时间,深入开展具体实践举措的研究。
2025年6月19日上午,《“五育并举”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结题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市育才学校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社会心理服务部程万军主任、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张永明副处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谢春风主任、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陶茂萱会长、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胡莹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林丹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发展心理研究院副院长刘霞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李海燕副研究员、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生涯中心钟珩副主任、北京市育才学校桑春茂校长、北京市育才学校校党委齐建军书记,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市育才学校、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北京汇文中学、大连弘文中学六所子课题成员校的负责人及核心组团队代表全程参会进行了交流汇报分享。
会议由北师大刘霞教授主持,育才学校桑春茂校长首先致辞,特别感谢北师大林教授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并期待在今后能够以高中部为龙头带动各学部教师团队,在北师大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让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张永明副处长、陶茂萱会长分别致辞,认为林教授的课题组聚焦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北京市刚发布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思路高度契合,感谢各学校、各位专家对于课题研究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






林丹华教授首先进行总课题汇报。指出总课题研究旨在调研中小学“五育融合”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现状,六所成员校及专家团队一起深入研究,最终构建并评估中小学“五育融合”促进心理健康的实践举措及模式,形成中小学“五育融合”促进心理健康的工作指南。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市育才学校、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北京汇文中学、大连弘文中学分别阐述各子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目标、特色举措及主要成果。







育才学校骨干教师团队带来涵盖五育的11节心育课程群展示课,包括学科渗透课程、心理专项课程、以及活动实践课程三种不同类型,这些课程均融入对于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促其心理健康发展。









李海燕老师、谢春风主任、钟珩副主任对于课题组所做的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程万军主任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希望这项研究能深入继续下去,持续实现成果输出,产生更大、更广泛的积极影响。







2024年8月,北京市育才学校寿延副校长带领学校科研室、课程室、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以及高中部骨干教师团队积极申报该课题的子课题——《“五育并举”提升高中生社会与情感能力,促心理健康的实践探索》并成功立项。在总课题组指导下,育才学校子课题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围绕课程设计、培训方案、评价体系等核心问题开展深度研讨。历经一年的深入探索,学校子课题研究已经形成了校本化理论架构,厘清了"五育实践-能力发展-心理建构"的递进关系,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心育工作机制,系统梳理了学校五育融合心育课程群,构建了育才学校心育素养提升培训体系和培训形式。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28名学生中,75%的学生认为学校心育课程实施拓宽了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领域的综合素养,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75%),教师代表将“五育”与心理健康深度融合,从心育角度设计教学,兼顾了学科与社会情感目标,在 AI 时代凸显了教育培育心理健康、会学习的人的育人效果。
我们希望能够在专家团队的支持与引领下,持续探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更加有效的方法、策略以及实施路径,切实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成长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