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日,来自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市育才学校的十六名翱翔学员顺利通过了其所在学校、区县及北京市的面试推选,光荣的成为了育才培养基地的翱翔学员。1月26日至29日,北京市翱翔计划育才培养基地为第十一批翱翔学员开设了为期三天半的知识衔接过渡课程。
育才基地经过十年探索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翱翔学员培养的课程体系,知识衔接过渡课程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化学、生物两大领域课程,涵盖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合成及应用、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遗传学及其规律以及微生物培养、生物解剖实验等内容。
授课教师团队在课前对教学过程均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安排,课程内容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六位老师讲课风格各异,但同样引人入胜,从有机物的化学键到有机物合成的普遍规律,从生物的遗传物质到遗传规律,课程内容信息量非常大,与高中课程内容相比,难度也有所提升。尽管如此,学员们依然听得非常认真,仔细做好笔记,积极思考问题,拼尽全力努力学习!
生物学的两个实验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两节课,细菌培养和牛蛙解剖。这对于高一的孩子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无菌操作、平板划线、菌落稀释、涂布培养、观察牛蛙形态、剪切皮肤,以及肌肉、神经、呼吸、消化等各大系统的细致解剖都是一个个难关。然而,学员们表现都非常出色,小组合作顺利完成细菌培养,牛蛙的内部结构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感叹科学的细致与严谨,也感叹生命的脆弱与伟大。
这只是第十一批翱翔计划培养的开始,未来还会有很多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挑战的课程和培训,同学们在自己的课程感受中写到:“这三天半的学习收获颇丰,学科全新的知识颠覆了他们以往对于化学与生物的认知,对于学习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唯有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才可其见愈奇;学术的研究,定会经历枯燥,经历孤独,经历我可申诉的痛苦,但时代不会以此退步,我们也一定不会”。希望同学们珍惜一切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我,在科学的殿堂里自由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