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日下午,来自全区30多所中小学150多名教师、湖南张家界天门小学、育才学校房山分校、通州分校、大兴分校的领导和老师共计180余人参加了育才学校举办的以“延安精神薪火传邦,红色课程助力成长”为主题的科研月展示活动。
出席此次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北京西城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区教育改革与协作办主任王大庆,西城区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杜志勇老师,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祁建新副院长,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科研室汪书先副主任,北京育才学校特聘专家原北京市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科研室主任刘欣杰,北京育才学校桑春茂校长、齐建军书记以及各学部主管校长也参加了此次盛会。
大会由曲建国副校长主持,首先由桑春茂校长致辞,在主题为“更新观念、静心科研,促师生共同发展”的报告中,桑校长重申了教科研工作的作用与意义,建议老师们关注课堂角色、师生关系、职业观念、学习观念四方面的观念转变,回顾了我校多年来教科研工作的研究内容、具体做法及实践成果,并对我校未来科研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同时预祝此次科研月展示活动圆满成功!
接下来,由科研室刘娟主任带来题为“延安精神薪火传邦、红色课程助力成长”的主题报告,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红色课程的缘起、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实施效果。育才学校非常重视德育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党委齐建军书记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管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级管理共同体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到2017年,北京育才学校已经建校八十周年了,但育才师生从来没有忘记我们是从延安走出来的育才人,自1987年起,育才就有了最早的延安寻根课程,这是我校十二年学制一贯培养体系下的德育特色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我校的红色系列课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延安寻根,而是辐射到小、初、高各学部,目前已形成丰富多彩的红色系列课程。
在红色系列课程中,小学、初中、高中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设定了不同层次梯度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学习方式。经过多年实施,红色课程能够以学生为本,是一种立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教育,具有较好的教育实践效果。
小学翟爱玲老师、初中创新中心徐燕云老师、高中马志强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分别以“连环画润心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寻根延安保小、传承红色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中德育红色课程”为主题汇报了小、初、高各学部在红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具体做法与实践效果。
德育课程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在红色课程学生展示环节中,我校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的学生们以精彩纷呈的两部话剧表演——《红领巾》、《白馍馍》博得了在场嘉宾的热烈掌声与一致好评。
原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刘欣杰主任对于红色课程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点评:育才的红色课程是基于国家课程框架下的学校特色进行开发,从育才红色校园走出的学生具有非常明显的育才特质,学生、教师诗歌创作以及学生表演中能够看到延安精神的深刻体现;育才红色课程承载了非常深刻的历史使命,红色课程的开发从学校教育的长远目标和特色发展角度考虑,课程实施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爱国主义情怀,触动了学生心灵的最深层次的角落,能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格的形成;红色课程的传承和发扬,对于未来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红色课程是立体化的课程、各学部层级递进,课程主线层次清晰、课程目标明确,这是经过几代育才领导、教师精心开发的校本课程,祝愿育才的红色课程越来越好,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