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2014级高一年级自主管理示范班的全体教师参加了工作研讨会,会议由高中部校长寿延主持,教学与德育中层干部全员参与,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理解、落实自主管理示范班的”示范性“。班主任与授课教师踊跃发言,大家提出许多好的建议,总结一下主要是三个方面:
1、班级文化的示范性。在自主管理示范班学生与教师要统一认识,首先要让学生自己理解“自主与示范“的意义,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班级公约、墙报、初期班级活动提供班级正能量,形成有利班级发展的氛围,在严格要求”共性“的前提下保护发扬学生的”个性“。立规成习是开学初期的工作重点,在常规要求上要”严上加严“,但是规则要先与学生达成共识,得到家长的认可。在集体活动中要能突出班级特色,加强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
2、行为习惯的示范性。老师们提出“规矩“对自主管理的重要性,行为细节能凸显班级的气象,这一点关键是执行的方法与措施。日常管理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工作要抓环节、抓细节,班干部的工作是否到位尤为重要,班主任首要工作是发现培养班干部,建立班级自主管理小组,行为上可进行自查自评,学习上取长补短。行为管理要重视信息的反馈,及时评价,才能有实效。
3、学业表现的示范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中学习的艰巨性,掌握一定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预习、复习及反思小结能突显自觉性的学习环节,教师要有设计,训练学生的自觉性,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让学生形成习惯,这需要教师不懈的坚持。在确保成绩不退步的前提下开展课程改革实践,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注意利用情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最后老师们还提出宣传对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创造学生相互教育的氛围。